365bet是合法的_365bet国内_365betasia地处西安市中心城区南部,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文物古迹蕴藏丰富,经国务院、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级别文物保护单位共达5处。其中青龙寺遗址、明德门遗址、鱼化寨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兴善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图书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寺遗址
青龙寺位于铁炉庙村北,在唐长安城内新昌坊的乐游原上,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初名灵感寺,当时由于修建大兴城,将许多坟墓迁葬到乐游原上,故在此修灵感寺超度亡灵。至唐龙朔二年(662年),成阳公主奏请太宗改为观音寺。唐景云二年(711年)始改为青龙寺,唐会昌六年(846年)又改名护国寺。明万历时废毁。该寺遗址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00余米,北枕高原,南望爽垲,曲江美景,尽收眼底,其建筑宏伟,名扬中外。唐大历元年至十四年(766~779年)惠果法师任主持期间,是佛教密宗的重要传播之地。印尼、韩国、日本等国高僧曾在此学法。日本派遣的“入唐八大家”就有6人在青龙寺学法,其中空海拜惠果为师,被授“阿阇黎佛法灌顶”,赐法号“遍照金刚”。学成回国后成为日本密宗的开山祖师。
1981年,由日本友人捐款2.3亿日元,在其遗址上修建了空海纪念碑和惠果、空海纪念堂。至此,青龙寺香火得以恢复,中外游人络绎不绝,尤以日本游客居多,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联络的重要纽带。
该遗址1956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德门遗址
明德门位于杨家村西南约80米处,隋名太阳门,唐名明德门。为长安城外郭城南面的正门,位于全城的中轴线上,皇帝去天坛祭天即经此门。1972-1973年文物部门对其进行考古发掘,门址东西长50.5米,南北宽17.5米,门墩为板筑夯土,表面砌砖壁。五个门道均宽5米,进深18.5米,各门之间隔壁厚2.9米。门道两侧有排柱基础坑,每排15个,东西对称,坑方形边长0.65米,深0.4米,各相距0.5米,坑底铺有一层粗沙垫石柱基,判断城门为木柱“过梁式”木构建筑。各门道中间有一道石门槛,现仅东一道和第三道有残存,高0.4米,厚0.26米,三道门的一段门槛,雕有花纹鸟兽,兽身已破碎仅存尾部。正中门道供皇帝祭天专行,两则门道为日常人行,两边门道为车行道,有车辙痕迹。出土遗物有砖、瓦、陶、瓷、铁等残片,并有石印一方。从遗址大量焦土、木炭看,明德门可能是唐昭宗东迁时为朱全忠部将张廷范烧毁。
1983年由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鱼化寨遗址
鱼化寨遗址位于西安市西郊鱼化寨村北 300 多米的岗地之 上,古氵皂(zào)河(渭河支流)从遗址东、北两侧绕过。东距半坡遗址18 公里,东北距姜寨遗址36公里,西距客省庄遗址12公里。鱼化寨遗址是一处内涵丰富、保存完好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约6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曾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足以让今人感慨的各种遗迹。
鱼化寨遗址是陕西省发现最早的史前遗址。是西安西郊出土的国内第三处保存完好的大型仰韶时代聚落遗址。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在中国,仰韶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主要有两处,它们均在西安,一为半坡遗址,一为姜寨遗址。经过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这为了解新石器时期原始人类生活生产情况又增添了新的研究资料。也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组织、聚落的演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1956 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鱼化寨遗址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 年5月,鱼化寨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建于晋泰始五年(289年),初名遵善寺。隋开皇二年(582年)改为大兴善寺。当时是一所皇家寺院。宋《长安志》载:“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号曰大兴佛殿,制度与太庙同”,极其壮丽堂皇。常住僧人300余名,加上名僧大德的侍者、弟子、杂役和中外挂籍游僧,住寺达千人以上。隋开皇元年至二十年(581~720年)印度僧人那莲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先后来此传授密宗并译佛经,使这里成为当时长安城三大佛经译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密宗的发祥地。至唐会昌年间禁佛时遭毁。后经明、清两代修复。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现该寺占地6.66万平方米,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碑亭、千手千眼观音殿、地藏殿、十王殿、法堂、配殿、客房等。还有不空三藏舍利塔,唐代藏经殿遗址及日本真言宗信徒所立的地藏菩萨和元代用宝石颜料绘制的二十一度母像佛画等,尽显昔日辉煌,是西安地区殿宇最整齐的古刹。省、市佛教协会均设于此,信徒众多、香火极盛,常有外籍僧人观光,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1956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大兴善寺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图书馆
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图书馆位于西安市365bet是合法的_365bet国内_365betasia长安南路199号,地理坐标为北纬34°12′17″,东经108° 56′43″。1956年建成的图书馆建筑面积8171平方米,屹立于学校校园布局东西中轴线的中心,它的设计汲取了我国传统古典建筑外观轴对称、中和的理念,结合现代设计思想和技术进行设计,具有独创性。主楼为四层,两侧附楼为三层,屋顶采用了中国古典建筑中的歇山式,建筑形体和开窗方式等细节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文化融合,为研究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筑风格、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于陕西师大图书馆的设计者传说较多。根据学校档案记录,1953年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前身)在西安南郊选址建校,对校园及建筑进行规划设计。以图书馆为代表的校园建筑群,是时任学校领导的刘泽如院长亲自出马,带领从国外回国的年轻学者和具有高等学校工作经验的专家,专门成立基建委员会,经历了1952年、1953年、1956年三次规划设计才逐步施工建成。它不仅是几代陕西师范大学学人拓土建校、挥洒热血的智慧结晶,也是困难时期国家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学校本着“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于1989年和2010年分别对图书馆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饬和修葺,更新腐朽木料,更换为琉璃屋脊,并进行了油漆和彩绘。建筑外体匾额上的“图书馆”三个字,宽博厚重,苍劲有力,经专家考证,出自于颜真卿《颜勤礼碑》碑阳。
2016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图书馆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